欢迎来到中国音乐新闻网 , 祝您愉快!

名家人物—李光陆
时间:2015-10-2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百变神韵竹簧舞,新翻传奇不了情
                                                                     ——李光陆和键笙协奏曲《白蛇传幻想曲》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
                                                                                 会 长 李光陆   副会长  岳华恩

提起李光陆,国内笙演奏界没有人不知道,当然,人们更习惯叫他李光六。李先生1959年出生在人杰地灵的中州大地。当地丰富的文化积淀,多彩的民间艺术,淳厚的民风民俗,加上音乐世家的熏陶,使李光陆从小就和音乐有了不解之缘,他学习笙、唢呐、笛子等吹管乐器,由于他天资聪慧、颖悟过人,所以从小就有“音乐神童”的美称。
李光陆先生是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作为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他不仅担任中国笙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同时还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并先后出访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之余,他还坚持创作,《白蛇传幻想曲》就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一项重要收获。《人民日报》以《刚柔之间见精神》为题介绍了他在笙演奏艺术中的主要贡献。特别明确提出长达30分钟的《白蛇传协奏曲》为听众留下了一份惊喜与满足,并首先出现在音乐舞台上。李光陆多年来除了潜心于笙的演奏技艺的完善之外还致力于探索和创新。前者促使其对各种高难度技巧的运用得心应手,举凡气息运用,力度控制,强弱起伏变化等在他的演奏中都有独到之处;后者则使作品不仅具有笙的特色与个性,同时增强了笙的音域和表现空间,在演奏上有了新意。
由张福全和李光陆作曲并由李光陆演奏的笙协奏曲《白蛇传幻想曲》是继《井岗颂》《王昭君》《文成公主》《孔雀》之后笙乐艺术创作及演奏领域的又一重要收获。作为笙的协奏曲,它虽不是第一部,但整个乐曲丰富多变的音乐内涵以及复杂的节奏变化与多调性的转换,寓变化于统一之中的炫技演奏技法,加上与现代音乐语言的结合,使它在众多的笙乐作品中颇具特色。加上对主题内涵的深入开掘,使这首乐曲在一个泛爱情时代具有独特的价值。
全曲以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为依据,选用越剧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全曲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遥望人间,第二部分——飘然下凡,第三部分——断桥相会,第四部分——水漫金山。全曲采用主题贯穿的手法,不仅有统一的结构,而且有多变起伏的节奏,既有传统音乐的元素,又有现代音乐的色彩,让人不禁产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觉。著名笙演奏家李光陆的演奏充分运用了36簧键笙的演奏技法,快速的吐音、丰富的和声、多变的节奏及细腻的音色变化,突出了乐曲的丰富内涵,演奏者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主人公在爱情世界中丰富、复杂、多变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乐曲风格质朴,旋律流畅,意境深远,表现出艺术的高妙与技巧的圆润完美结合的特点。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在当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广有传闻,并被百姓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故事的大致内容如下: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她施展法术降服了青蛇精,并命青蛇精为婢女,前后侍奉她,两人结伴入凡界西湖寻找有缘之士。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白素贞发现了眉清目秀的白面书生许仙,她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明,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听信法海计谋,在端午节时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显出原形,不料却将许仙吓晕了过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后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为救许仙,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无辜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在这个传说故事中,白素贞一直是美与爱的化身,她貌若天仙、温柔贤惠、宽厚善良、重情重义,有一种对理想、爱情的执着追求,她似乎又是勇敢与自由的化身,寄托着几千年来下层百姓的善良愿望。而法海则是破坏婚姻幸福的恶势力的代表。
   《白蛇传》的故事从雏形发展到基本定型经历了八百多年时间,其间经过封建社会的鼎盛到衰亡,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价值观念都能在作品中得到反映。这中间白蛇故事从鬼怪故事演变成爱情故事,主人公白娘子从失败逐步走向胜利。除了民间文学自身的变化,也接受了说唱文学以及戏曲等俗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在清代被改编成戏曲后,情节更为生动感人,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
    作为民间传说,它寄托着劳动群众对爱情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憧憬,对专制制度迫害爱情、捕杀自由的憎恨,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本身就是一个梦,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乌托邦之梦,也是创作者与观赏者的一种精神自慰,而这种自慰在一个超稳定的“铁屋子”里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抚平百姓心灵的创伤。开明的君主应该不会反对,所以,清代的乾隆皇帝在观看后曾经发布过一个“御览”,等于是统治阶层的一个通行证,此后,民间到处传扬,以至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知道了这个传说。到了清朝后期,便有了《白蛇传》的固定称呼。到民国以后,相继出现了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的演绎。到了现代,各种形式的演绎故事更为广泛,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电视连续剧、各种戏曲、新编现代舞等应有尽有,在中国各地流传广泛,甚至被译成外文流传到其他各国。
 
第一乐章  遥望凡间四月天
一开始,乐队深沉徐缓的吟奏,弥漫着悠远神秘的气氛,中音笙独有的音色奏出召唤般的天籁之音,瞬间把听众带入时空的深处,那里,古木参天,林幽峰奇,飞泉流霞,恍若梦幻,悠悠白云里,一位仙风道骨的女子由远及近飘然而来,她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姣好的面容,雪白的肌肤,略带惆怅的神态,她似乎厌倦了寂寞无聊的修炼生活,渴望美好的凡俗人间……笙与乐队交相呼应的美妙声音,仿佛把听众带入了梦幻般的仙境,使人感受到的似乎不是声音符号,而是直击心灵的震颤,乐队回旋式的演奏加之调性的变化,描摹出在荒寂无人的深山里千年修炼的白蛇细腻的内心世界,她向往尘世,渴望回到人间,不愿再过这种苦修的清寂生活,可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何时才能摆脱这样的生活状态,她似乎在不断地诉说,不断地吟唱,如泣如诉,如烟如梦,让听众不由得产生“心有戚戚焉”的感受。在初始的乐曲中,乐队与中音笙音型变化的模进,打击乐巧妙穿插的演奏,古筝特有的音色及适时的刮奏,音乐各个织体的连接,真是处理得巧妙精湛。
乐曲前半部分描绘出一个在天庭日夜修炼,郁郁寡欢,渴望有凡间感情生活的白蛇,所以中音笙一直用沉郁、徐缓的演奏糅合弦乐的吟咏并在打击乐的呼应中来表现白蛇对天庭生活的不满和厌倦。在这样的乐声中,似乎听出她的哀怨、嗟叹、自伤自怜,因为她在天庭外看到了凡间生活是如此的幸福、美满,即使没有天庭奢华的装饰,也没有金杯玉液的滋美,只要有一个小小的屋子装满幸福,让自己年轻的心有一个安放之处,和心爱的人儿安享生活的美意,而不再这样孤单和憔悴,自伤自怜。此时乐调突变,由之前的抑郁沉闷转换为节奏感极强的音乐,给听众以心理上的冲击,这是演奏者与音乐主人公心灵的交流,真正的艺术家在创作或表演中会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艺术家的生命在作品中得到了张扬,这样,作品就成了艺术家的生命。此时你听那乐曲,仿佛白蛇狂舞,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躁动,一种宣泄,一种反抗,让人似乎听到她遥望人间的感叹,听到她对尘世向往的倾诉。这段音乐,复调游离穿插,由于李光陆先生极善高难技巧和情感的演奏以及他独特感人的音色变化,把白蛇不甘寂寞的忧愤心理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他的这种人声演奏和颤音技巧将这段如泣如诉的主题音调演奏得惟妙惟肖,几近人声的吟奏,把白蛇惆怅、清寂、沉思冥想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谱例第一乐章64——75小节单音演奏的12小节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符号,它是心灵的外化,也是精神的符号,这种精神的外化形式作为一种外在生态是创作者精神人格的内在生态的直接反映。从儿时起,李光陆先生就和笙打交道,他的命运也和有着千年历史的笙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笙,他废寝忘食,夜不能寐,甚至为了吹好笙,手生冻疮也毫不在乎。笙,似乎成为他生命存在的另外一种形式,这种艺术生命道具甚至超越了他的世俗生命,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笙,给他灵感,给他力量,给他生命的渴望,让他可以跨越时空,和神交往,他把自己的爱和恨寄托在笙乐中,他在和笙的演奏交流中获得了一种清雅、一种深沉,一种愉悦,也借此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心灵的安静与祝福,祝愿人们和平幸福,也祝愿这个世界多一些爱,少一些纷争。正是这种信念和力量的支撑,使李光陆先生在笙乐艺术追求的道路上永不满足,不断学习和借鉴其它乐器之长以补自己的笙乐器演奏之短。多年来,他反复研究和对比中西乐器的发音原理和音色,从中悟出人声演奏的方法,这种奏法,使他演奏的每首乐曲都能不断打通人们的回味空间,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念想。李光陆先生借鉴弦乐器创立的颤音演奏技巧在这一段乐曲中也得到尽情发挥,他的这种颤音演奏方法在当代笙的演奏中也是独擅其妙,这在管弦乐中虽不鲜见,但在民族器乐中却是首开先河。有人说,艺术近乎神迹,是分析不出来的。有些东西只可意会,很难言传。听《白蛇传幻想曲》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很美好很悠远的世界让人牵挂不舍,这种音乐的魅力让人对乐曲作者和演奏者不能不油然而生出深深的敬意。
 
 
第二乐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
音乐是在柔美、轻快、婉转的节奏中开始的,具有南方越剧音乐特色的节奏很快把听众的想象力延伸到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
正是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游人络绎不绝。西湖是美丽的,而清明时节的西湖更美。诗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乐章一开始用简单轻快的节奏描绘出了西湖的美景。集山水之胜,园林之美的西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杭州城的西面,三面环山,花木繁茂,峰岩洞窟之间穿插泉池溪洞,湖面上,游船如梭,岸边,红男绿女,好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画面。清脆的音乐给人以恬美的感受,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西湖,闭上眼睛呼吸的仿佛都是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
此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个穿着白色的轻纱,仿佛云中仙女,另一个在白色女子的身旁,着一身青色的长纱。她们正是两条修炼千年已成人形的蛇精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一个化名白素贞,一个化名小青,扮作主仆二人来到西湖游玩。此时的音乐不愠不燥,自然和谐,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艺术家把对外界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描绘结合起来。
突然,乐风一转,由之前闲庭信步般的音乐突然变得急促、有力。似乎天公不作美,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此时的笙乐连奏表现了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间,突然头顶上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此时的音乐也变得舒缓了许多,笙声和乐队的配合恰到好处。白素贞和这小生四目相对,都不约而同地羞红了脸,爱慕之情在内心油然而生。此时,音乐开始变得欢快愉悦起来,笙管发出的声音也跟着两个人的感情变化的线索由刚开始的舒缓轻快慢慢地有了明显的起伏,李光陆先生极善于运用强弱对比的演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乐曲时而如大河悲吟,时而如小溪轻唱,时而如狂风骤起,时而如云开月出,让听众感到他们两人一会儿在清风明月中娓娓倾诉,一会儿又在独自的生活中品尝孤寂和思念,一会儿难舍难分,一会儿又心生嗟怨……这段音乐把青年男女在爱情中的各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表现得细腻独到,惟妙惟肖,听众在欣赏这段乐曲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揣摩故事情节,能够想象到白素贞与许仙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的过程,在音乐的起伏、音节张力的变化中尽情享受音乐的美感,最后笙声扬声高歌,仿佛两人由相见恨晚的叹息中张开胸怀,尽情向对方倾诉内心的情愫。
与这段乐曲相关的故事是这样的:在共同避雨期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素贞又以送还雨伞为名再次与许仙相见……断桥上的一眼已让白素贞芳心一动,轻微的试探更让她欢喜许仙的不凡。而眼前的花容月貌、美好相逢也使得许仙如梦如幻……船舱中的再次相遇、纸伞内的情潮暗涌、双茶巷的晴天霹雳、槐树下的两心相契后,终于迎来的是幕府华堂的洞房花烛。乐声的起伏表现出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在互动中不断加深,终结为百年之好。据传说故事,他们当时开了一间药店,取名“保和堂”由于她们诚实经营,热心助人,再加上白素贞医术高明,而且给穷人看病分文不收,所以药店名声大振,生意越来越红火,夫妻二人相亲相爱,过上了美满幸福的幸福生活。这里的音乐欲扬先抑,让人听了后感觉到他们开始的生意可能不是很好,爱情生活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婚后的生活可能需要一些磨合,免不了矛盾与争吵,繁琐与平庸会销蚀爱情。在音乐的旋律中,我们的眼前不觉浮现出他们共同开店的场面。此后的音乐轻快、明朗、喜庆,笙和乐队的配合演奏,反映出他们药铺生意的兴隆,二人的感情也不断发展。闲暇里,他们时常去湖边漫步,看着西湖的美景,享受着生活的美好——眼前,山美,水美,人也美;耳中,风笑、水唱、人欢歌。这时候的乐曲,笙的复杂和弦变换演奏与乐队强弱起伏的映衬水乳交融在一起。美妙的天籁之音,谱写出了一曲浪漫而唯美的画卷。听众也似乎沉浸在他们浪漫的爱情生活中,享受着美好良缘,感受生命的美好。

第三乐章  魂断鹊桥情丝缠
首先第三乐章开始的10小节独奏反复乐段就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开始的音乐是平静自然的,令人想到他们安宁、和平、幸福的婚后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传说中,白素贞与许仙成婚后,由于白素贞美貌善良又聪明能干,为当地百姓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他们的药铺生意也就越来越好,两人的生活甜蜜幸福。正当他们沉浸在美好的梦想中的时候,生活突然有了变化。在这段乐曲中,节奏由先前的轻松愉悦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正是社会变化的写照,我们听到笙发出一种低沉、悲戚、哀怨的声音,似乎是主人公的断肠诉说。因为白素贞与许仙在当地良好的口碑,到他们家看病买药的各色人等络绎不绝,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就门庭冷落,这让法海和尚怒不可遏、妒火中烧。后来发现给人治病的白素贞原来是白蛇所化,他自然要施法术破坏这段美好姻缘,破坏“保和堂”药铺。于是他把许仙骗到寺中,告诉许仙白素贞乃千年蛇精所化。知道真相的许仙自然是痛苦不堪,夜不能寐,他既惊恐害怕又不知所措。乐曲在表现许仙的内心活动时采用大起伏的节奏变化,充分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似乎有对过往美好生活的回忆,又有对美女与毒蛇之间关系的不解与害怕,如此美妙的结合怎么会是人妖相恋,他百思不得其解,痛苦不堪,寝食难安,演奏家在表现这段故事的时候,很注意把握人物内心的悸动,轻重缓急,变化曲折的音符把人物爱恨交加的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惟妙惟肖。自然,知道真相后,许仙对白素贞的态度会有些许变化,这种变化会在生活上反映出来,这自然也引起了白娘子的不解。所以音乐在表现女主人公心理细微的变化方面运用缓慢起伏变化的中低音,似乎女主人在自言自语,内心充满疑惑,有对许仙的埋怨和不解,这一段乐曲中充满复杂的纠缠,充分表现出他们两人在面对重大变故时内心的波澜。
后面的故事是这样:在法海的诱使下,许仙在端午节之日让白素贞饮下了雄黄酒。此时的音乐开始了转变,节奏逐渐快速紧张起来,仿佛音乐也随着雄黄酒的酒劲发作了起来,用音乐节奏的变化凸显出白素贞喝下雄黄酒后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变化。雄黄酒入肚,白素贞原形毕露,许仙突见美女变毒蛇,惊怖而死。音乐再一次急促起来,音调的升高和节奏的变快配合鼓声的敲击,形象地描绘出许仙看到白蛇时的极度惊恐与慌乱,似乎许仙一下子失去了知觉。后来,白素贞酒醒,发现许仙昏迷,不省人事,生命危在旦夕,便不顾自己的生命,上昆仑山盗取仙草并救活了许仙,这里的音乐凸显出了白素贞为了求得仙草急切的心情,歌颂了白素贞的善良勇敢,对爱情的执着。但许仙病愈后,又受法海挑唆,上金山寺还愿,不想被法海软禁。这里的乐曲似乎表现出演奏者对许仙愚昧懵懂的指斥,有较重的的大鼓声。白娘子几日不见许仙,心中急切,辗转多次打听后才知道被法海关在了金山寺,她怒火中烧,决定找法海去理论。可是到了金山寺不管白素贞怎么恳求法海都不放人,还大肆宣扬要收掉白素贞这个蛇妖,不让她去祸害人。这里的乐曲比较多变复杂,似乎有双方的斗智斗勇,中间还有细微的主流音乐,用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波动。李光陆先生善于用笙乐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段乐曲多次运用各种乐器的配合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活动,让人物更生动,乐曲更人性化、故事化。
第四乐章  金山水漫雷峰塔
乐队的演奏呈现着紧张的气氛,三连音的级进演奏不但加深了这种氛围的渲染,也营造了两军对峙即将开战的恐怖场面。
故事中,白素贞被逼无奈,只得拔出头上的金钗,命令蟹虾龟蚌大发水势,漫过金山寺,以图能救出许仙。果然,很快水势大涨,水流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很快漫上山顶。这一段故事在乐曲中用3/4的节奏演奏,给人感觉像一队队摇摇摆摆的虾兵,张牙舞爪,一个个舞刀弄叉,而3/4节奏的音型模进更像虾兵败后冲过来的蟹将,各种乐器的演奏一下集中在了2人斗法的紧张场面中,打击乐的鼓声鼓动着士兵们厮杀来的气势,铿锵有力,浩浩荡荡……调性与节奏的不断转换,半音阶音型的层级推进,步步紧逼,快速激烈,多像古战场上摇旗呐喊的士兵,气势恢宏,你听,唢呐声声,战鼓阵阵,如号角般引领着上涨的水势,随着白素贞的施法,爱恨交加的怒火如水势高涨,欲漫过金山寺,掀翻雷峰塔,打击乐的云锣,铜钗演奏却像法海抖动袈裟一样,随风飙舞,保护着堤岸。两军对峙的情形被音乐描绘得淋漓尽致,冲击着听众的内心,给人强烈的震撼。欣赏过这段音乐的听众无不被那阵阵的鼓声和急促有力的音乐所撼动,无不为演奏者高超的技艺所折服。
李光陆先生这一乐章的演奏展示了他做为一个演奏家全方位的演奏技能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在他的演奏中,气势磅礴的连续吐音技巧,随着气息大幅度的强弱变化瞬间发出,音符的快速变化,音调的腾挪跌宕,音域的灵活多变,手法的纵横捭阖,令人迷醉,人间的一切美妙的声音似乎一下子都集中在这里。在演奏中,李光陆先生快速的和弦变换,不仅清晰可辨,音符的转换也轻松自然,他高超的演奏技艺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口,我们似乎进入一个超维空间,那里不需要语言,音符变成了色彩与形象,变成了画面,变成了飞动的精灵,这种声音的盛宴,让听众似乎看到了激烈壮观的打斗场面,在一个音乐的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女性虽长期压抑而其精神依然没有消亡的铁证。这段乐曲也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与刺激,让人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也在思考:爱,对于女人原来竟是整个世界;爱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因为白素贞为了救许仙不顾一切,奋力拼杀,为了达到目的,竟然不惜动用钱塘的水,伤害了不少无辜百姓。恨,原来也是因为爱。虽然音乐不可能直接告诉听众,但艺术欣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次再创造,听众调动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文化积累,在和乐曲演奏者对抗的同时,融合传说故事内涵,可以跨越时空,进入人类精神的领地,从而实现音乐的价值。
在水漫金山后面的故事中,白素贞因怀有身孕,斗法不胜法海,法海用钵盂收了被白素贞召唤的大水而且让白素贞现了原形,白素贞败下阵来,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除非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白素贞才能得以解救。许仙上山进寺,自愿剃度,只为法海一句“雷锋塔百步之内,非出家人不得擅入。”许仙为了一生一世厮守的承诺,每日扫塔,和娘子一个塔里一个塔外。每有下雨、烈日,白素贞用法术打开那把定情的油伞为许仙遮蔽。一直到许仙老去,油伞残破……这段乐曲的节奏有一个回归,在紧张激烈的音乐过后不再那么激越、急促,在逐渐的过渡中,主题音乐再现,使听众再次回味故事,思考故事的内涵,咂摸音乐形象,同时照应音乐的初始,紧扣音乐灵魂。 
李光陆迷人的人声演奏再次奏出了忧伤、悲凄的主题……特别是复调音乐的配合,勾勒出白素贞与许仙一个塔里一个塔外的相思之苦。白素贞修炼下凡为了只是碰见有缘之人,上天给了她这样的一个机会,两人在西湖断桥相会,结下了百年之好,夫妻恩爱,相濡以沫,开药铺为人治病,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可是只为那法海让两人生死相隔,白素贞挂念许仙,终日以泪洗面,许仙也是非常想念白娘子,两人都是爱的化身,为爱共守诺言,为爱不惜一切,他们对爱的态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寄托着劳动阶层的爱情理想,雷峰塔也成为爱情之塔,成为动人的爱情传奇。在一个信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无爱的国度,爱情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传说,但爱情又是生命的花朵,是人类延续和美好生活的保障,因为爱是生活的阳光,一个没有爱的国度一定是冷漠的国度,一个嫉妒爱甚至离间爱的国度一定是残忍的国度。愿世界充满爱,不仅是李光陆先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
乐曲的最后似乎让我们静静回味与思考。
整个乐曲在结束之后,依然让人有余味不尽的感觉,听众似乎还沉浸在乐曲优美的旋律中。李光陆先生的演奏,不仅继承了传统笙乐演奏的精华,而且吸收了人声演奏以及西洋器乐演奏的一些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李先生又有创新和发展。全曲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演奏家以多变的节奏、丰富的和声及细腻的音色变化,突出了乐曲的内涵,传达出丰富的感情,整个曲子风格质朴,旋律流畅,意境深远,呈现出艺术与技巧的完美结合。
综观李光陆先生的演奏,呈现着继承与发展的特点,从他精湛的演奏中不难看出国内两位笙乐艺术大师胡天泉先生(中国笙学会荣誉会长)和阎海登先生(中国笙学会荣誉会长)的演奏风格。他继承胡派特点,运气轻松飘逸,快慢疾徐自如,极善气息控制,演奏的平稳中见起伏,能把稳健的节奏,豪迈的气势,多变的技巧贯穿于演奏之中,在色彩、力度、速度、节奏等方面有着得心应手控制自如的风格。也有阎派技巧丰富、音色优美典雅、情感细腻朴实的演奏风格以及刚柔相济、委婉含蓄、激越奔放的音乐风格。
李光陆先生在北京上学期间,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论哪里的文艺团体有笙乐演出,他都会前去请教与交流,即使演奏技艺不如他,他也会虚心请教。而且特别注重细节,每一个微小的技巧或者手法都会虔诚地去求教。音乐世界给他打开了另外一个生命空间,让他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展翅翱翔,心灵得到了滋养,精神得到了温暖,意志得以张扬,创造的欲望得以实现。他常常躲在一隅专心去研究笙乐的演奏技巧,为了不断超越自己,他忘记了严寒酷暑,顾不得春夏秋冬,经常远赴济南、天津向几位大师虚心请教学习。唐富先生的新作播出时,为了首先听到,他立即买了去往哈尔滨的火车票,不畏北国冰天雪地的寒冬,只是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听到大师的演奏。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和他们交流学习的机会;为了得到由牟善平先生继承和发展的山东演奏技巧的真谛,他又不顾路途遥远,旅途艰辛,多次赴山东向牟先生请教。在北京,他是中央民族乐团笙演奏家王慧中先生和原电影乐团团长、笙乐名家曹建国先生家的常客。他像海绵吸纳水分一样不断的吸收各位大师的艺术营养,学习各家的长处,不断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由于向这些大师学习,他的演奏风格中不仅保留有唐富、牟善平、王慧中、曹建国等先生们的艺术精华,而且,由于他自己长期探索研究,不断尝试,又有他自己的特点。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就是在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上帝。艺术似乎成为他的信仰,理想虽遥不可及,但追求的道路正是信仰之路。正是抱着这种为信仰而艺术的人生追求,他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自我的完善。这种不知疲倦的求学精神,使他集多家之长于一身,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又不断发展和创新,最终形成了他的艺术风格,这就是:音韵典雅,曲调华丽,内涵丰富。
李光陆先生基本功扎实,演奏能力极强,各种高难度的乐曲,高精度的演奏技巧,他都能完成。在音速的表现上,他的快速演奏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各种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作品他总是能得心应手地演奏。面对业内对他的盛誉,他一笑了之,因为人生有限,而艺术探索的路无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祝愿李光陆先生百尺竿头,再创佳绩!


合作单位